欢迎访问南京市城市管理局网站

南京市城市管理局

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动态

精管善治,这一年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4-12-26 09:1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年终岁末,回顾这一年,我市城管部门以精细管理护航城市发展,以积极作为提升服务品质,以严格执法维护市容秩序,深耕细作、精管善治,持续巩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面貌,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精细化治理

市容环境品质显著提升

城市治理“走线”顺不顺、“针脚”密不密,决定了城市运行是否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这一年,全市城管部门以“绣花功夫”推进精细化管理,使得市容环境品质显著提升——

鼓楼区结合区域特色,选取“7条道路+7条街巷”,从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市容秩序、停车管理、执法保障等六大方面入手,打造“最干净道路(街巷)”。实行“网格化区域定点定岗保洁”动态管理机制,采用“16+15+8”工作流程(全天16小时保洁;动态垃圾“15分钟不停留制”机械清扫与人工清扫相结合,“扫、捡、冲、刷、洗、擦、吹、巡”8种保洁方式),坚持示范带动、以线促面、推动全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再上新台阶。

雨花台区精雕细琢推进街巷提档升级。通过“一街一景观”“一街一特色”完成竹影路、西营村路等10条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打造夏家村街、山庄路2条精品街巷。从“城市美学”视角对“乐乐街”周边街区实施“小规模、渐进式”微更新、微改造,持续放大网红美丽街区规模带动效应,达到由点及面、连线成片的良好效果。

建邺区打造提升文体路、文体西街精品街巷,构建“1+8”横向管理体系。打造文体路摊点疏导点示范品牌,针对现场商户经营业态实际,丰富公共配套,提升特色风貌,持续跟进项目进度,跳出市容管理单一思维,融入规范店招、序化停车、提升景观、改造垃圾亭房、改善人居等元素,让精品街巷“治理有成效、文化有特色、体验有温度”。

一直以来,乱张贴的小广告成为污染城市环境的“顽疾”。栖霞区遴选出尧化街道翠林北路开展小广告治理示范街巷创建工作,以此推动全区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的小广告治理整体提升。今年该区9条标准化治理街巷,目前已经完成4条,其中翠林北路的治理具有示范带动效应,有效改善了市容市貌环境。

今年以来,江宁区先后开展以“三路一站”(铁路、高速、绕城公路、地铁站线)和“五边”(山边、水边、路边、田边、村边)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组建环境整治信息化全覆盖管控队伍,对全区各类道路、河道湖泊塘坝、山脉林地、田间地头和村庄周边等环境秩序突出问题开展专项兜底排查整治。目前,全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已从专项局部攻坚向常态长效全域治理转变。

浦口区在市容整治月行动中,采取“局机关背心队伍定点劝导+区级执法队伍分片管理+街道执法队伍全段域覆盖”,共出动人员800余人次,劝离流动摊点722起,规范门前三包523起。在建筑垃圾严管行动中,推广“装修垃圾线上清运微信小程序”,共计有40余个居民小区应用该小程序,累计资源化利用装修垃圾约2.73万吨,实现装修垃圾处置“掌上办”。

六合区围绕道旗悬挂、绿化补植、文化建设墙整治等,完成14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打造“龙湖”美丽街区,提升背街小巷活力。与此同时,环卫精细化保洁水平不断提升,城区道路机械化保洁率达100%,开展7轮全区“洗城”行动,打造6条“区级最干净道路(街巷)”,连续4年荣获环卫保洁精细化工作考核郊区组第一名,道路洁净程度全面提升。

高淳区打造4条最干净道路(街巷),落实精细保洁、深度保洁。在做好日常清扫保洁的基础上,每周对城区主干街道、背街小巷开展地毯式排查,细致清理卫生死角,重点突出主次干道绿化带、树池、岛头等细节区域的落叶杂草、白色漂浮物巡查捡拾。围绕“最干净道路”(街巷)创建路段(镇兴路、康乐路、牡丹路、为民路)因地制宜开展保洁作业,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实事惠民生

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增强

这一年,全市城管部门将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化作一幅幅生动的民生图景,体现在百姓的口碑中,印刻在群众的心坎里,汇聚成浓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7月下旬,秦淮区富丽山庄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后正式投入使用,不仅外观更加整洁美观,升级后的转运系统更好地实现垃圾收集转运的密闭化、便捷化和现代化,有力提升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富丽山庄垃圾中转站位于月牙湖紫金路东段,周边居民小区众多。该中转站整体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日均转运生活垃圾120吨。通过实施改造,很大程度解决了转运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异味问题。改造还对站外餐厨桶堆放区域进行环境整治,新建围墙及花池,并栽种绿植,整体观感大幅提升,对站旁电动车充电处同步翻新,重新安装防水雨棚并增加充电口数量,保障中转站的自身安全。

江北新区针对老年菜农占道经营的常见问题,通过深入调研与细致规划,实施设置“疏导点+共享摊位”,有效平衡市容管理与民生需求。在高新侨谊河广场划定特定区域作为临时疏导点,提供20个标准摊位。这一举措不仅为老年菜农提供了合规的经营场所,还通过统一摆摊时间(每日早晨6时至9时),确保早高峰时段的市场供应与交通顺畅。在北外滩水城片区,积极协调周边易买得市场、华农农贸市场等商业实体,向老年菜农免费开放40个共享摊位。这番举措不仅解决了老年菜农的摆摊需求,还促进了市场与社区之间的和谐共处,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

高淳区为缓解当地停车难问题,探索开展适合地方发展的信用信息数据共享应用智慧停车模式,依托信用信息数据共享技术,通过搭建“一网统管”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建立“找、导、停、付、服、管”一站式停车服务体系,实现停车服务“一点即达”,有效解决市民停车“一位难求”“盲目找位”等难题。目前,该区主城区共有路内停车泊位6000余个,截至202411月底,已建成地磁收费泊位2566个、高位视频收费泊位669个;另有5个站点共计1257个泊位,陆续采用巡管车收费模式,12月底,将完成现有人工收费路段的巡管车收费模式全覆盖,全部纳入停车服务系统实施信息共享。已初步形成空中有视频、地面有巡管车、地下有地磁的“立体化监管网络”。与此同时,全区43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错时共享)、41个公共备案停车场泊位均已接入高淳区智慧停车平台系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停车位共享资源。

长期以来,“洗车难”“耗时长”“服务水平不一”困扰着广大有车市民,市民期盼“家门口”有一个能满足多方面需求的洗车场。为全面提升智慧洗车服务质量,栖霞区城管部门选取迈皋桥街道万兴路蛙吖自助洗车点,联合弘阳家居停车场打造“停车+洗车+充电”一站式服务。对洗车点的围墙、挡板、地坪、排水进行整治,提高场内、外环境卫生整洁度;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更换陈旧损坏的清洗设施设备,提高智慧洗车使用率;拓展服务功能,增设吸尘器、消毒器、洗手池等设施,借助移动互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以智能化自动或自助洗车服务设备,提供24小时无人服务,为车主提供更多选择。

垃圾分类持续推进

浓厚氛围逐步形成

今年,建邺区莫愁湖街道文体社区党委书记蔡瑛瑛凭借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通过街、区、市、省各级比赛脱颖而出。925日,她代表江苏省参加在南京举办的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达人说”总决赛,“‘杠精’变‘铁杆’,引领分类新时尚!”的演讲内容赢得专家评委的肯定以及场内观众和场外网友的共鸣,最终在来自各省份的32名选手中,获得第五名的好成绩,荣获“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达人说总决赛十佳奖”。

这位扎根基层14载、深受群众爱戴的社区书记,以其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温暖人心的服务态度,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垃圾分类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人人参与,我们的家园才会越来越美。”蔡瑛瑛说,“正是有了居民们的共同参与,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全市城管部门系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已形成分类管理规范、处理体系完整、社会氛围浓厚的垃圾分类新格局。

雨花台区打造雨花客厅、工兵路2处垃圾分类绿色样板,对79个已创建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67个已除差小区开展“回头看”,琥珀森林、凤凰美地等9个小区获评南京市垃圾分类“红榜”小区。同时完成区污染物自动化智能分拣中心工程主体建设,不断优化环卫设施布局。

学校是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重要场所。今年以来,高淳区组织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88场,授牌成立高淳区首家垃圾分类幼儿教育示范基地——高淳区新城幼儿园。同时,联合高淳区教育局确定每年418日固定开展高淳区教育系统垃圾分类统一行动日活动。目前高淳区各大幼儿园、中小学、高校均已建立学校内部垃圾分类责任机制,成立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校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力落实学校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

六合区巩固提升76个省级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的建设成效,完成3个居民小区和9个单位的除差任务。联合各部门规范行业垃圾分类工作,对辖区内268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整治行动,督促各小区、单位整改问题1000余个。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组织开展“跟着垃圾‘趣’旅行”活动7场次,招募垃圾分类“凡星”志愿者1.15万人,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279场,参与人数达2.9万余人次。

蓝天白云下,干净整洁的道路、秩序井然的车辆、漂亮养眼的街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一年,全市城管部门用美好的城市环境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