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城市管理局网站

南京市城市管理局

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动态

环境“蝶变焕新” 解锁“幸福密码”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4-02-06 09:16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建邺“城管面对面”议事办事现场

建邺区为小朋友科普垃圾分类知识

六合环龙池湖路街巷“焕新”

江宁区对违建“早发现、快处置、严管理”

秦淮区大辉复巷公厕建成投用

2023年,全市城管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开展综合环境提升月、铁路沿线环境整治等行动,有力提升城市面貌,市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2023年,全市城管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开展综合环境提升月、铁路沿线环境整治等行动,有力提升城市面貌,市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深入基层、齐抓共管

有效提升市容市貌

近年来,我市累计完成800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打造了80余条精品特色街巷和7个美丽街区,小西湖历史风貌区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列入“非遗旅游街区”,南湖东路、金银街、“乐乐”街等成为争相前往的“网红打卡地”,城市治理相关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建邺区城管局执法大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进社区、进工地、进店铺、进商超、进校园、进园区“城管六进”面对面服务活动,帮助社区切实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助企纾困,打通城管执法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城市管理精细化。

江北新区推广“门前三包”自治联盟,全面落实“绿黄红”分级管理。2023年新签补签门前三包责任书3200余份,结合街巷整治新建门前三包自治联盟23;指导顶山街道开展门前三包评比活动,对月度考核靠前的商户颁发“流动红旗”,通过“线上+线下”推广,在自治联盟内部形成学习对标先进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商户从被动管理向主动履责转变。

六合区着力打造“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顺畅、管理有序、安全文明”的街巷环境,完成10条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重点打造特色街巷3条。

狠抓实干、重点管控 切实加强执法监督

面对新时期、新发展、新要求,全市城管队伍认真思考、谋划,切实做好各项巡查执法工作。

鼓楼区坚持常态巡管,补齐治理短板,按照“高标常态、常态高标”目标,坚持早上7:00—晚上12:00全域不间断巡查执法,落实“定点打卡、轨迹监管”制度,重点强化渣土运输洒漏、违规排污、损毁环卫设施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巡管力度。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以及江苏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保障,加强对违规店招的整治,拆除违规及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设施286处、面积966平方米。

江宁区狠抓重点管控,执法能效有效提升。出台《进一步完善全区违法建设管控机制的规定》,建设运行全区建设信息平台,违法建设“早发现、快处置、严管理”管控机制更加完善。截至目前,拆除各类违建911起、7.8万余平方米,违建举报数量同比有所下降。

规范管理、大力宣传

稳步推进垃圾分类

今年是南京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面实施3周年,3年来,我市坚持全民参与、共治共享、全面推进、全域覆盖、全民动员,全力以赴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和持久战,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工作质效。

玄武区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创建“红绿蓝”垃圾分类志愿者联盟,招募1039名垃圾分类志愿者、开展244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165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和17场“跟着垃圾‘趣’旅行”活动,并坚持每月开展1场“共同缔造”及“双微”活动,有效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

江宁开发区注重强化环卫设施保障能力,完成2座生活垃圾中转站、1处餐厨垃圾处理站的升级改造工作和运营管理市场化公开招标工作。升级改造厨余(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安装污水预处理设施、接入污水管网。改造后垃圾转运能力由340/天提升至500/天,餐厨垃圾由15/天提升至20/天,垃圾分类设施的管理和运行能力逐步完善升级。

便民利民、科学规划

有序建设基础设施

围绕南京中心城市、特大城市战略定位,加快优化市域空间功能布局,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打造美丽宜居城乡环境,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魅力,增强城市安全韧性,不断推动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雨花台区积极做好秦淮新河公厕工程建设,针对湿地公园及江豚广场人流量加大,游客如厕难题,因地制宜,在原有公厕基础上,按照一类公厕建设标准,投资193.25万元,完成总面积149.18平方米的雨花台区秦淮新河公厕改建,并于20235月投入使用。

南京经济开发区积极改善居民出行和生活质量,针对仙新东路路面坑洞、翻浆现象严重的现状,对仙新东路进行大面积修复,完成热再生处理1.5万平方米、注浆0.4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道路设施状况,提升城市道路设施品质。

秦淮区为解决棚户区居民如厕难问题,对全区棚户区现状进行全面摸排,区教育、规资、更新办等各部门协同配合,选择合适地点、筹措资金在安品街棚户区内大辉复巷17-19号按照一类公厕标准,新建一座公厕,并考虑周边居民倾倒粪便需求,专门设立1处倒粪间,既方便居民使用和粪便清运,又显著提升了周边环境。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