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1万个停车共享泊位,持续完善全市停车资源共享‘一个平台、一张网、一个APP’。”这是今年初南京确定的十大民生实事内容之一。
聚焦民生热点,举力兑现承诺,南京市城管局践行“四敢”精神,筑牢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创新打造停车资源共享新理念、新服务、新场景,不断弥补片区停车泊位缺口,实现区域停车资源有效利用。截至目前,今年已累计完成1.8万余个共享泊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超1.8万个共享泊位
都在哪里?
■新增省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共享场所8处,699个泊位
■新增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场所5处、268个泊位
■新增市属国企共享场所7处,1199个泊位
■新增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场所69处、5118个泊位
■新增区级国企共享场所20处、3226个泊位
■新增公共停车场22处,6190个泊位
■新增道路临时泊位2067个
打造场景
激发停车资源共享新活力
雨花台区岱山保障房片区目前入住了近10万人,小区车位配比仅为1:0.3,同时,因片区靠近装饰城以及辖区产业发展的需求,100余名货车司机集聚在片区内,一至夜间,一辆辆体积大、车体长的货车占据在大街小巷,进一步加剧了小区“停车难”。
解决片区小区停车难,首先要解决小区外部道路货车的乱停放。为此,市城管局指导雨花台区城管局、西善桥街道,在附近天保绿地停车场专辟了货车停车区域,满足了100余辆货车停放需求,并通过多种方式将货车疏导至这一停车场规范停放。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指导各区围绕医院、学校、商圈等重点区域,全面挖掘、多点突破、片区推进停车资源共享工作。通过利用闲置资源、规划货车泊位、实现信息共享等方式方法,破解了停车难,也激发了停车资源共享的新活力。”市城管局停车设施管理处副处长杨扬介绍,该局今年不仅完成以秦淮区扇骨里、雨花台烈士陵园、六合区人民医院周边为代表的21处停车资源共享场景打造计划,还推动建邺区莫愁湖小学地下停车场开放了79个共享泊位,方便了接送学生的家长和周边办事市民,也缓解了附近老旧小区居民停车难题。另外,还指导栖霞区利用拆迁空地改建成一处共享停车场,新增了131个泊位,缓解了南医大二附院迈皋桥院区周边停车难题。
线上开放
推动机关单位共享开放新服务
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线申请到机关事业单位的共享泊位。今年3月,市城管局制定下发《南京市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线上开放实施方案》,围绕规范服务、后台服务、意向服务和热点服务四大板块,优化共享管理平台,完善软硬件设施,正式启动了全市327处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3561个共享泊位线上开放工作,为机关和市民提供了共享泊位线上报名、24小时后台服务、联网公安信息核查、系统自主抽签摇号、中签信息公示等非接触式、透明化、智慧化的双通道停车资源共享新服务,进一步方便了市民。
据悉,由市城管局指导南京智慧停车公司建设的南京市智慧停车一网总管平台,打破了各行政区域停车资源壁垒,截至目前,全市约8.3万个道路泊位动态信息、560余处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开放数据、1600余家公共备案停车场实时泊位信息,共计66.5万余个泊位已经实现在线联网;2086个便民服务设施(包括加油站、充电桩、红色教育基地、美丽乡村、驿站、公厕等)信息已对接“宁停车”APP,有效缓解部分区域停车供给矛盾,提高了市民泊车便捷度。
精细管理
破解景区停车难
“南理工科创园钟山风景区共享停车场,右拐100米。”从钟山风景区博爱路左拐进入中山门大街,就可以看到这块明显的标识牌。今年国庆期间,至钟山风景区游玩的市民在这个标识牌的指引下,停车少费了很多周折,省下了大量时间去游玩。
据介绍,为进一步优化紫金山片区交通秩序,解决好游客车辆景区停车难、易拥堵的问题,玄武区城管局在市城管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推进下,依托停车资源共享工作,努力挖掘景区外部停车资源,将位于童卫路5号、距景区1公里的南理工科创园停车场打造成钟山风景区共享停车场。在围绕景区打造共享场景的基础上,玄武城管还进一步创新停车资源共享模式,通过园区、交警等多部门协作,在共享停车场入口处设置接驳点,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接驳服务,解决了游客停车后进入景区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这一精细化停车共享管理服务,缓解了景区停车难及造成的长时间、大面积交通拥堵问题,企业营收也有所增加,可谓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推进共享前,南理工科创园停车场工作日日均停车500余辆,节假日日均停车600余辆;共享后,节假日日均停放量保持在1200辆以上,泊位周转率比原先提高了1倍,今年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旅游旺季日均停放量达到1400辆以上,场内共享泊位得到充分利用。”相关人士介绍。
杨扬介绍,今年以来,市城管局坚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主动对接各级部门,指导玄武区、秦淮区、栖霞区将钟山风景区内、外围40余家公共停车场数据联网市级平台,积极配合做好各项重大活动保障以及大客流期间游客停车服务,努力塑造南京市停车资源共享新名片。
探索试点
停车资源共享由“错时”走向“全时”
浦口区城管局所在的文德东路,是浦口老城区一条比较繁华的商业街区,两侧商户众多。过去多年,商户停车都是违停在道路的人行道上或店铺门口。近日,记者在现场看到,人行道或是商铺门口不见一辆违停车辆,“现在包月停进了城管局的停车场。”一商店老板告诉记者。
“在推动泊位错时共享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区域的需求并不大,原因就是错时时间段面临很多不便。”浦口区停车设施管理中心主任助理郭敏介绍,为切实解决百姓的停车难,该区在市城管局指导下再一次探索试点,推动了错时共享走向全时共享,浦口区城管局率先拿出了40个泊位进行全时共享,附近商户、居民既可错时包月,也可全时包月,更可以临时停放。
上河街停车场为浦口区城建集团下属国企的内部停车场,主要用于集团工作人员车辆停放,停车场对面是该区最大的医院——浦口人民医院,因医院停车资源有限,白天时段就医车辆停车矛盾突出,道路违停现象较为严重。在2021年拿出部分泊位进行错时共享后,今年浦口区城建集团又结合群众实际就医停车需求,拿出了91个停车泊位对外全天开放。
据悉,目前,浦口区100处共享停车场已有78处推动了全时共享。在推动全时共享时,浦口区还不断深化“警网融合”管理手段,建立3D指挥系统,构建了72个综合网格,接入公安4612路高点监控,以多元共治提高停车管理效能。
延伸理念
破解非机动车停车难
停车难,难的已不仅仅是机动车,还有非机动车。破解非机动车停车难,我市今年围绕换乘枢纽、大型医院等车流密集区域,进一步扩大“我为群众办实事”服务覆盖面,将共享停车服务对象由机动车辆向非机动车辆延伸。栖霞区围绕仙新路、尧化门、尧化新村3个地铁口周边开展非机动车停车资源共享工作,新建非机动车停车场,施划了500多个非机动车位;鼓楼区围绕省人民医院周边打造城管服务站,向市民共享省人民医院职工非机动车立体车库,开放了1200个非机动车位,并提供惠民充电服务,进一步创新了停车资源共享服务理念。
为破解快递、外卖车辆停放难、停放乱现象,我市重点围绕商圈、特色街区、交通枢纽、大型小区,以每季度不少于72处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配送车辆专用停车泊位设置工作。通过合理规划泊位、设置醒目颜色、配置引导标识、做好日常管理等手段,在方便快递、外卖配送的同时,积极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截至10月底,全市已完成专用泊位设置187处,施划面积达8295.89平方米,有效提升快递、外卖车辆停放秩序。
短评
解决问题,更提供“方法”
正如白岩松在《新闻周刊》中点评南京共享停车时所说:“替老百姓办实事,方法一定比困难多。”共享停车的“南京经验”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参考借鉴,意义不仅在解决停车问题,更是提供“方法”,是在深度城市治理上的有效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停车难问题是城市治理顽疾,考验的是城市治理和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从机关做表率,到企业停车场“应共尽共”;从盘活学校、医院周边资源,到小区停车资源“融合管理”……南京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民生诉求热点进行深挖细耕,下好“绣花”功夫;始终以群众诉求为切入点进行机制创新,找到解难题的抓手和方法。如此既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在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也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共享停车“南京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对待城市治理与发展中的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样做不仅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反会遭遇更多难题。城市越发展,越需要讲精细、讲科学、讲智慧。坚持从群众的感受出发,以百姓的体验为标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真正将好事做好、实事做实,才能让城市治理形成有序参与、有效治理的良性循环,才能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