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0万人参加!南京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有“妙招”
南京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市,因为有爱,所以美丽,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的身影总是那么忙碌而坚定,他们就是垃圾分类志愿者。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它不仅仅是一种服务,更是在传递一种精神。
数据赋能垃圾分类,超10万人参与“志愿智家”
垃圾分类,志愿先行!随着全市范围分类体系的建立健全,我市逐步建立了一支“多方位、广参与”的志愿者服务队伍,目前已拥有志愿者约10万人。他们奋战在入户宣传、广场活动、现场督导、数据统计等各个方面,为垃圾分类在我市的落地生根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值得肯定的是,诸如“凡星”志愿者服务队、“银辉”宣讲团、“分莫愁”“鼓励分”等一批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色、区域特点的志愿服务品牌得以创建,持续引领垃圾分类工作的新风尚!
截至8月25日,全市共开展品牌团队志愿活动418场,课堂微宣讲1864场,社区微宣传2775场,志愿者参与人数44655人,覆盖全市5646个小区,部分小区开展了2-3次,服务居民502163户。志愿者招募新增人数23389名。
舞技大battle,垃圾分类我看行
在南京,垃圾分类的宣传志愿服务更是创出了新花样——垃圾分类与广场舞结合。让广大市民、志愿者们乐在其中。在早前举办的半决赛过程中,垃圾分类版“上春山”“给我一个吻”等创新编曲,配合极富设计的舞蹈动作与服装,充分将垃圾分类与广场舞进行了巧妙融合,更是别出心裁。

舞姿优美,干货十足。参赛队员们对垃圾分类的知识灵活运用,也真正展现出垃圾分类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台下,她们是热心公益的垃圾分类志愿者,用暖心服务指导居民正确分类;在台上,她们是魅力四射的舞者,用创意造型和欢快舞姿号召大家参与分类。
垃圾分类深入“童”心,共建绿色家园,我们在行动
为了提高小朋友们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南京在暑假期间举行了多场“跟着垃圾趣旅行”、垃圾分类课堂微宣讲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活动虽已结束,但环保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南京通过暑期定期举办此类活动,不仅有效营造了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更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垃圾分类品牌,引领了区域绿色生活的新风尚。

小朋友们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垃圾分类的知识,还树立了环保意识。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成为环保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垃圾分类红榜小区,探索与实践
南京的7个垃圾分类红榜小区,各具特色,积极探索和实践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方法。他们通过党建引领、智能设备应用、积分兑换活动、先锋队建立、物业服务提升、天眼+肉眼监管以及督导员培训等多种方式,有效提高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参与度,为南京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建邺区文体西村为更好地从源头落实垃圾分类工作,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方法。党建引领,做好“领头雁”榜样作用。号召辖区党员开展“分类我先行”活动,通过党员的带动和宣传作用,引领辖区居民一起参与垃圾分类,营造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用“红色力量”引领“绿色发展”。
溧水区荷花嘉苑小区通过开展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活动,有效提升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为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栖霞区石埠湾花园小区作为栖霞街道首个配备智能设备的步入式垃圾分类环保屋,安装消杀除臭、灭蚊除蝇、电视监控等装置,以及四分类智能垃圾容器,指导员14小时在岗,有效提高了垃圾分类的效率和居民的参与度。
江宁区新铜花苑作为老安置房小区,依托社区党员、退休干部建立垃圾分类“先锋队”,推动小区更新分类设施、配备指导人员、实行定点投放,通过定期开展“居民议事会”“家庭积分兑换”“红黑榜评选”等活动,完善垃圾分类激励监管机制,化解垃圾分类“中梗阻”。
江北新区美麟香漫山小区在垃圾分类物业服务方面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将垃圾分类作为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的重要切入点。小区建立健全了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并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提升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水平。通过“巡查+曝光”的方式,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监督和公示,同时采用“上门+促分类”的形式,引导居民养成自觉分类投放的生活习惯,形成互相监督的良性循环。
六合区华城名府小区作为首批绿叶小区,通过“天眼+肉眼”结合的方式,全过程监管居民垃圾分类投放质量。物业公司在垃圾分类收集点附近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并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倒排出垃圾混合投放的住户,通过上门宣传的形式告知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同时,物业还将保洁员、安保与垃圾分类指导员实现无缝对接,协助市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在“天眼+肉眼”的推动下,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显著增加。
高淳区古柏街道桃源雅居二期以查促改,以改促进,充分发挥垃圾分类督导员作用,做好督导员培训,加强“桶边邻指导”时长和频次,手把手指导居民垃圾破袋分类投放,帮助居民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促进小区分类成果提升。
南京的垃圾分类红榜小区通过创新的方法和持续的努力,展示了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成效。这些红榜小区的成功经验表明,结合技术应用、社区动员与教育培训多种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的分类意识,进而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信息化统筹清运模式,打造垃圾分类新篇章
南京江北新区发挥统筹优势,结合车辆运力与新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总量,集约配置153辆四分类清运车辆,建立完善的统一收运体系,同时搭建垃圾分类智慧运营管理平台。

利用车载定位系统全面掌握收运车辆运行轨迹,严格落实公交化分类收运方案,统筹调度清运车辆收运时间及转运站点,大大提高转运效率,为分类投放和分类处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南京市城市管理局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5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