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洲街道通过激励和考核解决一大难题
因垃圾收集点难落地、人手不足等因素影响,不少物业目前尚不愿意接手小区垃圾分类。但在建邺区江心洲街道,小区垃圾分类由物业企业“接棒”的工程已全部完成。9月1日起,洲上24个小区的垃圾分类由5家物业企业承担。
《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垃圾分类投放实行管理责任人制度。其中,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区,物业服务企业为管理责任人。但我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去年11月启动以来,一直是各级政府和部门承担着小区垃圾分类的管理和督导责任。交由物业承担,不少小区都面临难题。以雨花台区仁恒翠竹园为例,因“邻避”效应,垃圾分类收集点至今落不了地,该小区的垃圾分类收集目前仍由街道配置的流动收集车进行。
“让物业愿意‘接棒’,必须帮他们算好账,并通过相应措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江心洲街道垃分办负责人段频介绍,“账本收益”来源于多方面。其一,街道内所有小区的可回收物被业主投放到指定区域后,均交由物业企业处置,预计一个小区每年的可回收物收益约2万—3万元,这项收益由物业贴补到垃圾分类工作中去;其二,小区撤桶并点后取消了垃圾桶套袋,减少了物业垃圾袋购置开销,这两项费用加起来可让小区物业灵活设置垃圾督导员来进行垃圾分类督导工作。另外,由于前期精心引导,居民们已经养成很好的垃圾分类习惯,不少小区早早就探索起“无人督导”的垃圾分类模式。与此同时,街道还在24个居民小区的49个垃圾收集点进行了远程督导的视频设置,当督导员下班后,远程督导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也大大降低了物业对人力成本的投入。
记者昨天在江心洲仁恒水木园小区看到,站在桶边进行垃圾分类督导的是仁恒物业的保洁员艾全芳。她告诉记者,小区垃圾分类的固定时段内,她和同事陈道学轮流值守在收集点边。
据悉,目前江心洲街道的24个居民小区垃圾分类交由仁恒物业、银城物业、现代服务业、保利物业和绿城物业5家物业公司承担,此前街道派驻的51名督导员已全部撤出。街道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职能也由此前的“投入”变成“管理”,每月对物业企业的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考核并亮出红黑榜,街道物业办再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物业企业相应奖惩。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