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市管理局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分类进万家 追逐新时尚 > 相关资讯 >


厨余垃圾增近10倍 仍有“差生”拖后腿

发表时间:2021-05-21 14:10

昨天,市城管局召开垃圾分类半年总结会,展示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111日以来,厨余垃圾分出量增加近10倍,目前日均分出量达1011吨。

垃圾分类涌现出一批“优等生”的同时,也有一些“差生”拖了后腿。为此,我市将启动“争优除差”行动,将居民小区、重点行业单位、街镇按成效分为优、良、差三级,成立“除差攻坚队”。

半年努力,厨余垃圾分出量增加近10倍 

浦口区江浦街道的环宇家园小区入住了500多户居民,作为垃圾分类省级达标示范小区,这里从2016年起就开始了垃圾分类。虽然居民已经形成习惯且分类正确率很高,但督导员每日规定时间内还是要上岗“再托一把”,目前每天分出的厨余垃圾量稳定在200公斤左右。

2020111日,南京正式启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后,全市上下都动了起来。市城管局环卫处副处长龙瑞介绍,截至目前,南京已建成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7852个、在建489个,建成投运收集点的小区比例达到83%4295个小区完成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垃圾。1万多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坚持每天早、晚进行桶边指导。厨余垃圾分出量达到1011/日,增加近10倍。

48个涉农街镇、606个行政村、7387个自然村也全部开展垃圾分类,覆盖农户67.2万户。

在中端收运上,我市已配备分类收运车辆2800余辆,全部涂装垃圾分类标识,实行“不同种类、不同车辆、不同去向”分类收运。建成垃圾分类信息平台,1500多名收运人员到小区“打卡”收运,分类运输车实现在线监控。

末端处理已形成闭环。建成并运行江南、江北、城南3个市级厨余垃圾处置项目和溧水开发区厨余垃圾处置项目,开工建设栖霞餐厨厂、江南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650/日,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达到950/日。垃圾分类回收分拣设施在“一区一中心”、涉农街道“一街一站”基础上,运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有力支撑了可回收物、大件垃圾、有害垃圾的回收、分类和转运。 

“争优除差”行动将开启,分类差将拒收

浦口区江浦街道执法中队队员刘必明介绍,巡查执法中发现,小区之间分类差异比较大,混投、乱扔现象仍然存在。近半年来,该街道执法中队已约谈了二三十家不履行分类责任的物业,处罚10多家。

记者探访发现,部分小区分类流于形式,还有不少小区居民也不配合,一旦督导员下班,混投、乱扔现象就比较严重。如何进一步提高前端分类质量?龙瑞介绍,南京将开展“争优除差”行动。具体来说,就是将居民小区、重点行业单位、街镇按成效分为优、良、差三级。其中重点行业包括医疗机构、学校、党政机关、农贸市场、商业综合体(含餐饮)、旅游星级饭店(宾馆)、文化演出场馆、体育场馆、交通场站、物流企业、公园等11大类。

“分类成效差的小区,可能存在群众沟通不到位、分类设施不到位、督导巡查不到位、物业服务不到位、执法保障不到位等问题。”龙瑞说,针对这一系列不到位,将要求各区、街道找到问题的关键,成立“除差攻坚队”,上门指导,精准施策;其次是加强执法,对于分类成效差的单位和不作为的物业,依靠执法督导进行倒逼;对于分类质量不达标的单位,则实行不分类不收运制度。

“垃圾分类不是城管一家的事,今年将把重点行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一起纳入进来推进此事。”龙瑞表示,南京计划用3年时间,对标找差,切实破解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逐步实现消除差类、争先创优的目标。 

收集点难“落地”仍是部分小区之痛

“邻避”效应之下,垃圾收集点难落地仍是部分小区推动垃圾分类的痛点。据悉,我市今年将继续推进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建设,对于实在无空间条件或难以“落地”的小区进行车辆流动收集。江浦街道珠江路餐饮一条街眼下正是采用这一方式。

江浦街道珠江路集聚了36家餐饮企业,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收运员开着装有两个厨余垃圾桶的收运车,通过小喇叭不时提醒商家倒垃圾,各餐饮店人员立刻拎着大桶小桶跑了出来。收运企业负责人季学龙介绍,每天8:30-10:30流动收集车上岗,收集的餐厨垃圾再通过密闭的餐厨垃圾车运往江浦街道的餐厨垃圾处理站,“天气越来越热,马上还会在晚上10点增加一趟收运。”

记者昨天还了解到,为进一步规范收运体系,我市正大力推动“点、站、中心”三级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同时,推进垃圾分类信息平台在垃圾计量管理、收运处置监管、回收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应用,实现从前端投放到中端收运再到末端处置的全流程监管。

此外,今年南京将大力提升转运处理能力,推进六合、江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推进栖霞餐厨垃圾处理厂、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二期、江南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一期建设;推进城东大型转运站等一批垃圾转运、分类回收设施建设。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