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变肥料,免费发村民
厨余垃圾中的剩菜叶、萝卜等是种地施肥的好宝贝。高淳区固城街道将垃圾分类的类别,设置成更加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还将可堆肥垃圾进行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有机肥免费发放给村民,大大提高了村民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记者17日在固城街道张思梗自然村看到,每户村民的家门口都摆放着两个小型的分类垃圾桶,一个是其他垃圾,另一个则是可堆肥垃圾。可堆肥垃圾桶的下方还有一行小字:可腐烂物。农户们进行分类后,由分拣员每天两次上门进行收集。
为方便管理,街道所有自然村进行了撤桶并点,将原有的零散大桶全部汇集起来,一个自然村只设置一处四分类收集点。每天上午和下午,分拣员挨家挨户检查各家门前垃圾桶里的分类情况,并进行分类收运。固城街道集镇办副主任唐磊告诉记者,街道根据不同自然村常住人口数和区域范围,确定了分拣员的工资标准和考核标准,还逐村对分拣员进行了培训。同时,街道分类收运车辆驾驶员在到点收运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垃圾分类不达标,可以拒绝收运,同时上报执法大队环卫组,由执法大队对涉及村委进行通报,并在当月对分拣员进行考核记录。
固城街道共设有两个生活垃圾转运站,村民的生活垃圾每天都在此进行集中处理。可堆肥垃圾进行微生物分解发酵后,成为更加优质的有机肥。唐磊介绍,垃圾分类以前,街道每月要运转600多吨其他垃圾,现在建成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后,厨余垃圾的日均处理量达到4—6吨,其他垃圾量每月减少152吨左右。“可堆肥垃圾经过烘干和微生物发酵,就变成了优质有机肥,平均每天能产生10大袋,村民只要有需要随时可以过来取。”唐磊说。可堆肥经过处理产生的废水会流向蓄水池,再由专业的污水处理机进行净化,进入污水管道。
据悉,固城街道2018年起便开始试行垃圾分类,目前全街道129个自然村已经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街道所有小区也正全面推进垃圾分类。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