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管理拧成一股绳 实时监控一屏知全区
“其他垃圾请投在黑色箱,你这里面有个易拉罐,应该放入可回收箱……”昨天上午9点,大厂街道碧景山庄的垃圾分类指导员林爱琴已经在岗位坚守了两个半小时。半小时后,林爱琴的工作接近尾声,片区的巡查员和督导员也准时到岗,巡查员负责检查垃圾分类的效果,督导员负责协调垃圾分类房的物资配备情况。在江北新区的所有小区,都配置了由指导员、巡查员和督导员组成的“三级管理员”,指导居民正确投放。
碧景山庄小区内共建设了6个垃圾分类房。走进垃圾分类房,感应投口会自动打开,四分类垃圾桶的下方都有清晰的投放指南,收集房内有杀菌除臭、高压清洗等装置,同时还有满溢监控、环境监控、智能中控等智能设备。“这些垃圾分类房都是由江北公用公司按照统一的标准投资建设。”大厂街道综合执法大队副科长陈东介绍。
记者了解到,江北新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引入了国资平台江北公用公司统一运营。江北公用作为新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投资者、建设者、运营者,从前端分类,到中端收运,再到末端处置一体化负责。“这样可以让工作形成闭环,发挥出合力。”江北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卫办主任崔晓雷表示。
目前,江北公用公司统一招聘、统一培训后上岗的1200多名指导员、近100名巡检员和30多位督导员,分布在新区7个街道的200多个居民小区内,在每个垃圾分类房都配备了1—2名指导员;每三至四个居民小区配备1名巡检员;每个街道按片区划分配备1名督导员,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对垃圾分类投放实行‘三级管理’,就是为了压实各方责任。”大厂北片区督导员贺林介绍,11月1日,新区收运的日厨余垃圾量不足30吨,如今,每天都超过60吨,这说明分类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除了在前端分类上体现优势之外,统筹运营模式在收运和处置方面,更加节本增效。在收运环节,一方面,统一采购车辆可以节省一定的费用;另一方面,统筹安排车辆的线路,可以提升运输效率。“新区7个街道垃圾分拣中心的处理能力各不相同,我们会根据垃圾的重量和种类,进行合理安排。”江北公用生活垃圾分类运营主管汪婷介绍,比如沿江街道当天的厨余垃圾总量突然变多,分拣中心出现了垃圾收运车排队的情况,公司就会把之后的车辆安排到就近街道的分拣中心。此外,江北公用还搭建了江北新区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对各端的运营状况实时监控,并且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资源调配,做到“一屏知全区”。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