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考核逼出“优等生”
很多人认为,老旧小区居民对环境改善的愿望迫切,他们更愿意配合做好垃圾分类,而在高档商品房小区,居民们对垃圾分类带来的环境变化感受没那么明显,在垃圾分类推进过程就会表现得不那么积极。事实如此吗?记者昨天走进鼓楼区华侨路街道的金鼎湾·今朝天下小区,看到了另一番景象:这里不仅是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还是鼓楼区为垃圾分类建立的A、B、C类考核体系中的A级优等生。
今朝天下小区不大,目前入住了140多户居民,在小区最南端建成了一处四分类垃圾收集点。记者昨天上午8点多走进该小区时,分类指导员靳宏进正在桶边认真指导居民分类,而在收集点一侧的布告栏上,一张“红灰榜”尤为醒目,10月的红榜中,1701、302、2001等12户居民在列。灰榜上却是一片空白。
根据上榜规则,“红灰榜”以督导员现场督导记录为依据,连续一个月都能正确分类的居民家庭就可以上红榜,参与率不高并混投、经督导员现场督导拒不改正的上灰榜。“居民们配合度较高,分得也越来越好,所以10月灰榜成员为空白。”靳宏进边说边拖出厨余垃圾桶进行展示,只见桶内是清一色的果皮蔬菜及剩饭剩菜,不见任何混投的物料。
金鼎湾物业客服杜闻飞告诉记者,上了红榜的家庭,物业奖励一个厨余垃圾沥干桶。记者看到,这个沥干桶特别小巧,其中有一层格状沥干层,厨余垃圾倒进去后,汤汁可以自然沥掉方便倒进水池中,投放垃圾时拎着这个小桶,可避免桶边破袋的麻烦。
一开始推进垃圾分类时,该小区居民的接受度并不高。“小区里的老人多、保姆也多,观念要一下子全转变较难,为此,物业让所有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碰到老人、保姆等就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对于年轻业主则在业主群里宣传动员。厨余垃圾沥干神器就是一位业主在瑞士看到后发到群里的。”杜闻飞表示,业主们为小区垃圾分类提了很多优化方案。
采访间,鼓楼管养集团的厨余垃圾车开了进来。记者看到,司机认真检查了一下垃圾桶,随即完成清运,“因为分得好,这里已经是鼓楼区的A级收集点,也就是放心点位。”鼓楼管养集团城南项目部部长滕晓波告诉记者,本月6日起,集团每日以A、B、C类对全区每个点位厨余垃圾分类的质量进行评估打分。其中,A类为放心点位,分类优秀;B类为容错点位,略有杂质;C类为未分类点位。“垃圾分类之初,居民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进入A类的点位约10%左右,可以直接收运;50%左右是B类点位,收集员会让督导员将其中的混投垃圾挑出后再收运;C类点位,我们会通报社区加强桶边分拣,进行二次分拣后才能运走。”滕晓波说,这样的分类体系倒逼物业、居民等在源头做好垃圾分类。
鼓楼区城管局副局长陈涛介绍,这一考核体系也为合理调配督导宣传员、加强宣传教育提供了指引,以便做出最优化调整,从而让全区各个投放点位能够“发现一个、解决一个”“表彰一个,巩固一个”,从源头实现垃圾分类管理的“精细化”。“11月1日南京正式启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后,每一天都能看到明显变化。”陈涛亮出他手机中记录的一组数据:强制分类前,鼓楼管养集团日平均收运的生活垃圾量达947吨,眼下收运的其他垃圾量为805吨/日,明显减量。这一减量几乎是分出去的厨余垃圾作的贡献,“11月1日前,小区、单位厨余垃圾收运量每天只有8—9吨,目前每天持续增长至110吨,其中小区分出来的厨余垃圾达100吨。”
陈涛说,居民们分得越来越好,也正倒逼他们不断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按照目标,全区912个小区中有560个需在今年完成823处收集设施的建设,截至目前,已有523个小区完成765处垃圾收集点的建设,其余将在本月15日前全部建成投用。剩余40%小区垃圾收集点建设工作,也在开展征求意见、选址定点、制订方案等工作。
鼓楼区通过A、B、C类考核体系倒逼越来越多小区实现垃圾分类,而在建邺区南苑街道的兴宏园等小区,则通过“老熟人”的站岗吆喝,“分”出了一片新气象。
清爽,是记者走进兴宏园的第一印象。这个建于2000年的拆迁安置房小区,在2018年的整治中实现了华丽转身。“垃圾分类又让环境进一步提升。”住在小区9幢3单元的赵秀英特别感慨。
记者沿着小区走了一圈,目前4个垃圾分类收集点各有一名穿着蓝马甲的督导员,赵秀英是其中之一。赵秀英告诉记者,每天早晨7点她就站在桶边,“小区里的人我几乎个个认识,开始不会分我就教,教了一两次基本都会了,因为都是‘老熟人’,大家都不好意思不分好让我再动手分第二次。”
南苑街道庐山社区书记车卫玲告诉记者,“老熟人好办事,让他们站在桶边吆喝指导,居民们的配合度特别高。目前每天厨余垃圾能装满满3大桶,约500斤。”车卫玲表示,短短一周多,取得这样的战绩出乎意料。
(来源:南京日报)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5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