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市管理局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分类进万家 追逐新时尚 > 典型案例 >


“赴约”全国生态日 晨报小记者同上垃圾分类实践体验课!

发表时间:2024-08-20 15:05

8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国之大者”,也关乎身边的点滴小事。这天南京晨报与南京市城管局开展“青春‘分’采 ‘绿’动未来”亲子研学活动,带领南京晨报小记者及家长参观南京首个商业综合体垃圾分类实践体验中心,以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鼓励青少年将垃圾分类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全市首个,童眼看垃圾分类“新模式”

为解决商业综合体垃圾分类问题,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成效,今年鼓楼区垃分办以清江苏宁广场为示范点,打造了全市首个商业综合体垃圾分类实践体验中心。

在体验中心入口两侧的墙面上,可爱的亚克力板娃娃和手绘3D熊猫吸引了不少小记者的注意力。鼓楼区城管执法大队凤凰中队二级主办范旻向小记者们介绍,这些墙绘都是在垃圾分类校园公益活动中,由学生们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完成的优秀作品,从学习到理解再到实践,让环保理念生动形象地走进孩子们的内心。

继续往里走,可以看到中心内部划分了餐厨和其他垃圾清运区、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收集区、宣传培训区、台账录入区、餐厨垃圾收集区、垃圾桶清洁消毒区、净桶存放换取区等,并配备多套除臭和灭蝇装置。

小记者们在认真参观的同时也发出了疑问:这么多垃圾分类区域,如何做到让每个人都正确分类呢?对于这个问题,范旻解释道,商户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收集分类的餐厨垃圾送至垃圾分类收集点,在倾倒之前不仅有专门的分类督导员监督指导,智能称重地磅还会将厨余垃圾数据自动上传,形成电子台账,并同步至电脑端记录,在人工+科技的合力下做到垃圾精准分类。细心的小记者还发现,在净桶存放换取区的架子上,每个整齐摆放的垃圾桶上都有一个编号。范旻告诉小记者,这个编号就是解决餐厨垃圾桶卫生问题的“小妙招”:“在倾倒完垃圾以后,餐厨垃圾桶被送到封闭清洗区进行深度清洁,晾干后放至备桶区,商户按照编号交脏桶、换净桶,常换常新,就能让垃圾桶始终保持干净、整洁的面貌啦。”

此外,体验中心内还设有宣传培训区域,可以向所有参观者透明、规范地展示垃圾分类收集全过程。接下来还会在示范点里设置游戏区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垃圾分类,认识垃圾分类的作用和意义。

分类先行,示范小区将环保理念植入童心

如何让全国生态日“这一天”成为“每一天”?其实答案就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为了更直观地感受垃圾分类工作在南京的推行成效,小记者们来到了银城聚泽园小区,看看垃圾分类省级达标小区是如何“炼成”的。

小朋友们知道,大棒骨属于什么垃圾吗?”“其他垃圾!”为了调动小记者学习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银城聚泽园小区物业负责人以一场“快问快答”让垃圾分类知识寓教于乐,生动有趣。随后,负责人向小记者们介绍了小区在垃圾分类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为了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我们专门组织了志愿者队伍对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点。此外,我们还会在投放点张贴垃圾分类红灰榜,通过定期公示和奖励机制来激励做得好的住户,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积极性。”

除了精细化管理,小区还设置了“智能范儿”的回收机器助力垃圾分类。负责人向小记者们现场演示了这台“爱回收”智能回收系统:手机扫码以后,将分类好的垃圾投放进回收箱,系统会自动识别垃圾分类情况,在投放正确的情况下,系统会为垃圾称重,计算相应的金额奖励给投放者,激励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原来垃圾分类分得好还有钱拿,这个系统蛮好的!”一位家长在体验过“爱回收”智能回收系统后说道。

此次亲子研学活动,不仅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垃圾分类实践体验课,也让家长们了解到南京近年来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创新做法。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让更多家庭养成绿色低碳节约环保的生活习惯,营造文明城市的良好社会氛围。


来源:南京市城市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