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市管理局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分类进万家 追逐新时尚 > 典型案例 >


探索老城区垃圾分类新模式 三种撤桶“战术”,分类投放更精准

发表时间:2019-10-30 09:41

位于老城南的慧园街只有短短200多米,南北分别连接王府东苑小区和慧园里小区。就在这个小小的片区内,根据不同群体构成、作息习惯等,相关部门尝试“撤桶换智能箱”“撤桶后上门收运”“撤并点”3种撤桶“战术”,让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更精准。昨天记者跟随城市治理公众委员观摩时获悉,该片区的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已达70%以上。

小小的老旧居民区,为什么要采用3种不同的撤桶方式?“我们去上海、浙江学习经验后,初选了五六种撤桶方式,然后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结合不同群体需求,确定了最合适的撤桶方式。”秦淮区洪武路街道垃圾分类办公室主任周伯衡解释说,慧园街两侧商铺约有60家,撤除沿线所有垃圾桶以后,每天下午3点由保洁员上门收运;王府东苑小区面积小、居住密度大,四边居民楼围合,中间一个小广场,人员容易聚集,于是撤除所有单元楼前的垃圾桶,在小广场一侧集中设置投放点;慧园里小区以老年人居多,集中一个点投放不方便,街道引进一家企业,在原7处垃圾桶的位置分别摆放了密闭智能垃圾分类箱。

“一开始王府东苑很多居民比较反感。”周伯衡坦陈,街道和社区首先给每户家庭免费发放了一组分类垃圾桶,让居民在家里分类摆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又利用小广场定期播放电影的机会,插播垃圾分类宣传片,还评选“绿色家庭”给予物质奖励。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居民普遍接受了集中投放垃圾的新形式。

记者在慧园里小区看到,每处智能垃圾箱均由灰色的“其他垃圾”箱和绿色的“厨余垃圾”箱组成。265户居民,每户都有一张“智能垃圾分类卡”。居民在智能垃圾箱处刷卡,就可以摁下按钮打开箱盖,分类投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小区北侧设有一处垃圾分类亭,居民可以分类投放纸张、金属、塑料等可回收物以及有害垃圾。“居民刷卡投放可回收物后,箱体自动称重并记录相应积分。”智能垃圾箱运维企业浙江联运环境有限公司王燕说,积分不仅可以在小区的自助兑换机兑换垃圾袋,也可以去附近超市兑换日用品,老年人还可以用积分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助餐点吃饭。

运维企业每天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在现场指导居民准确分类投放垃圾。另外,用积分兑换的垃圾袋有灰色“其他垃圾”袋、绿色“厨余垃圾”袋两种,且每卷都有相应的二维码。“居民刷卡兑换时,就已经锁定这卷垃圾袋到了谁家。”王燕说,如果不分类或分类不准确,根据垃圾袋就可以追溯到源头。

据介绍,慧园街、王府东苑和慧园里试点撤桶近3个月,环境卫生显著提升。以往敞开式塑料大垃圾桶垃圾满溢、周边污渍、苍蝇、蚊子围绕的现象已消失,路面整洁有序。但王府东苑垃圾分类指导员吴桂珍也坦言,现在居民准确分类没有问题,自觉性还不够,“每天上午7点半到9点、下午6点到8点,我在现场指导时大家都能分类投放,但其他时间没人督促时,很多居民就图省事混着扔了。”此外,运维方提供的垃圾袋尚未强制居民使用,“如果用普通塑料袋装垃圾,我们就无法分辨谁家没有分类。”王燕说。

据悉,这是秦淮区率先在老城区探索实践的垃圾分类新模式。下一步,洪武街道将持续完善、推进该片区垃圾分类工作,还计划在街道内其他小区推出更智能、更多元的撤桶新方式。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