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综合执法检查
完善“江浦通”信息录入
珠泉菜场边上由检测小屋“变装”的综合执法岗亭
“一支队伍管执法”眼下是破解职能部门间权责不清、交叉执法、监管缺位等难点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浦口区江浦街道自深入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以来,有效整合执法力量,积极探索“执法、管理、服务”一体化治理新模式,形成了“一支队伍管执法”格局,为城市治理赋能增效。
厘清赋权清单,全力攻克跨领域重难点问题
商家有没有食品经营许可、工作人员有没有健康证明、餐具容器消毒得怎么样、在售食品质量如何……今年3月,针对食品安全的隐患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江浦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此次检查涵盖主路、小巷、小区、菜市场周边等多处餐饮聚集区,执法人员分别是对珠泉菜市场周边、文德路、珠泉西路、大马山路、同心巷、万福园小区等多家餐饮店和外卖店进行集中检查。“用边查、边纠、边普法、边规范的方式,责令问题商家进行整改,要求经营者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营造干净卫生的餐饮环境,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江浦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随着168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清单的承接,江浦街道围绕城市治理中重难点问题和市民反映的热点问题,开展了环保类、食安类等一系列综合执法行动,解决了以往许多跨领域难处理的案件。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共计办理案件257件,简易案件238件。
与此同时,为推进阵地建设规范化,江浦街道今年在硬件上因地制宜设立了“九室一厅一中心”的一站式办案场所,软件上打造了执法管理平台,利用“区综合行政执法全流程管理系统”真正实现执法全过程的软硬协同。
完善网格融合,
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新格局
网格化管理一直以来是城市治理工作的着力点,街道以15个社区为基础,将139条道路街巷、4300余家沿街商铺,划分为12个专属街面网格和3个专项机动网格,运用“大数据+指挥中心+网格化”的综合执法模式,结合“江浦通”APP各功能板块,构建“街面网格统筹抓、机动网格分类抓、社区网格同步抓、一网统管用心抓”,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新格局,从而完善网格融合。
与此同时,切实加强数据共享,减少部门、社区之间的沟通壁垒,实现“网格巡查发现问题、平台反馈处理问题、综合执法解决问题、量化考核跟踪问题”的闭环管理。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流转办结网格巡航巡检问题1928件,行政执法管理效能大为提升。
架起连心桥,
检测小屋变身综合执法服务窗口
细心的市民发现,似乎在一夜间,分布在江浦街道各街巷的检测小屋“变装”成为城管的综合执法服务窗口——“综合执法岗亭”,实现了“再就业”。
江浦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街道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优化网格与执法服务的一个新举措,通过前置综合执法服务窗口,可以帮助群众解决一批“急难愁盼”事项。目前已有7个检测小屋完成“变装”。
为快速推进和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该街道还借助设置意见箱、监督举报电话、市民提供线索的方式为民生服务清单“扩容”。由执法网格队员联合城市治理公众委员及时收集问题、登记信息、处置反馈,改变末端处置模式真正实现服务前移,使城市治理困局得到有效破解,大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实现“最美零距离”。
(来源:南京日报)